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,许多国家为了拉动自身经济的发展,在市场上投入了大量钞票,使得通货膨胀愈发严重。近期俄乌局势紧张,导致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飙升,同时现阶段疫情又出现大规模的反弹,导致各种原材料的出产地,生产效率都大大降低,促使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大幅上涨,建筑行业也不例外。
在工程建设中,材料费约占成本的60%-70%左右,工程一开始投入的材料并不足以支持完成整个项目,所以价格的浮动对成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。
2021年1月份开始,材料价格保持上升趋势,直至六月份后才有所下降并趋于平稳。九月份又因“能耗双控”政策的影响,产量大幅减少,市场需求提升,导致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。
2020年受疫情影响,水泥价格持续下跌,到2021年4月才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同年4月至6月疫情逐步稳定,但市场供大于求导致水泥价格出现大幅下降。2021年6月后夏季用电高峰叠加煤矿安检事件,供需矛盾加剧使得水泥价格开始直线上涨模式,此趋势持续至9月份才逐渐平稳。后在相关政策的干预下,水泥价格出现暴跌模式,价格基本回归疫情前水平。
受疫情影响,市场需要不佳,导致2020年1月份至6月份砂石价格下跌,从6月份之后至12月份,各地加快复工复产,使其价格出现断崖式上涨。后因基建和房地产增速放缓的影响,砂石需求量放缓,后期价格处于相对平稳状态。
图中人工单价按政府发布的人工信息价计入,信息价反映的是社会平均先进水平。其与实际市场价还是有所差别,一般来说,市场价比信息价高30-50%。
整体来看,今年与2020年相比,玻璃、铜、铝等材料价格涨幅高达30%以上,其余材料均有或多或少的增长。今年与去年相比,除水泥和铝涨幅较大外,其余材料价格均趋于平稳。综上所述,主要材料和人工的浮动对建安成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建筑行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业态,各个业态之间的造价指标也不尽相同,下述表格为近三年来各个不同业态的造价指标(以一般及中档为例):
2019年至2020年全年涨幅趋于稳定,均维持在1%左右,进入2021年,因疫情、国家政策等原因加剧了通货膨胀,导致造价指标上涨了约6%。其实2021年的实际涨幅不止于此,因近年项目数量减少,承包商降低利润率,导致竞争激烈,以至于竞争力抵消了一部分通货膨胀的影响。后期疫情逐步稳定,涨幅又回归于正常水平。
在很大程度上,材料成本的上涨是无法预测与控制的。唯一解决方案是找到更有效的方法,通过收紧对建筑垃圾和低效率的控制,可平衡材料预算。以下有几种方法可以降低或更好的管理成本:
1 在编制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时,应充分考虑材料价格风险因素
1 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明确投标报价的基准期、投标人应承担的风险内容及范围(如:材料价格的波动及调整办法)
采购一直是影响生产运营且盈利的关键因素,对建筑工程而言,材料占据整个成本的最大部分。受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,如何选取合适的采购策略尤为重要。
借助BIM或现场管理软件技术,全面了解施工的各个阶段,避免因返工造成材料和人工成本增加。
采用预制产品,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,还进一步抵消了材料成本的上升。
价值工程,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前提下,可以帮助平衡不断上升的材料成本。
目前疫情对成本上涨的影响下一步是什么?这一破坏性时刻很可能只是一个瞬间。疫情过后供应链可能会稳定下来,建设体量将反弹到疫情前的水平,但通货膨胀的挑战仍将存在。在当今高速和极其复杂的市场中改变现有关系的运作方式,积极主动地寻找降低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方法,提高公司能力的同时平衡开支,加快整体项目交付,这对大家各方面来说都是赢家。
, |